logo一言堂

百篇纪念

加上今天这一篇,我博客上的文章刚好是一百篇。最早的一篇写于2013年,但刚开始几年写的比较少。最近两年基本稳定在一个月两篇左右的速度。有时候夜深无事,我会自己回顾一下以前写下的文字,就像又见到老朋友一样亲切。其实我写的东西粗疏的地方不少,但我只会改改错字,或者把确定有误的地方在不覆盖之前谬误的前提下加以补充说明。伟光正我做不到,但我能做到的事情是永不删文,公众链接永久保留。一百篇也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了;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撰文纪念,也是给自己一个激励,看我能不能坚持写下去,到两百,三百,乃至成千。

文章题材

不算今天,之前的文章一共99篇。其中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一共47篇,大致占一半。除信息技术之外,另两个比较大的主题是中外历史,和通俗文学,各自有十几篇。剩下的较难分类,大致是时事评论和杂感之类。以上比例基本反映了我日常阅读和思考在这几个主要方向上花的时间比例。

我为什么写这么多信息技术相关的文章呢?除了这是我的个人兴趣之外,在我很多文章里其实贯穿了一个主题,就是在这个信息时代,个人如何用技术工具武装和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言论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在这个大前提下,每个人必须懂一点信息技术,而我作为相对懂得多一点点的人有义务把自己的一点心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其实,中外历史和通俗文学两个次要主题也是为这个核心服务的。历史是一面镜子,而通俗文学,尤其是我喜欢的架空小说,是照向未来的手电筒。在时代洪流里渺小的我们,怀揣着着镜子,手里拿着手电筒,身上背着武器,才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表达方式

回看之前的很多文章,我发现很多都是大致这样一个格式: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这样那样的去做,然后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读者你们也应该采取我的方法。到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商业演示方面的书,才发现类似这样的文章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就算是我的读者,赞同我的做法,但各自的问题未必是我的问题,各自的技能分布也不是我的技能分布,最后每个人面对的轻重缓急也不是我的轻重缓急,所以我如何解决我的问题对别人意义不大。

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十九年,顿悟了宇宙的秘密。但他并没有写一本书描述他顿悟出的宇宙秘密。佛经基本上都是一个格式:一个弟子向佛陀请教自己的问题,然后佛陀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这个弟子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建议。从 “如是我闻” 开始,到 “信受奉行” 结束,这个旅程很长,而主人公只有一个,就是读者自己。

我比起佛陀当然境界有云泥之别,我不懂什么宇宙的秘密,也不可能针对个人提出能让你信受奉行的建议。所以我只能继续写着我意义不大的文章,描述我的问题,我的方法。也许这些方法会对有的人有用,也许没用,然后说不定有的读者能指出我片面的地方,甚至写出自己的文章描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给我看,这样我的无用之文说不定会变得有用起来。

传播渠道

最早,我都会在社交媒体,例如微信,微博上分享我文章的链接。但后来我发现,这些轻易获得的一点点流量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你不可能在敌人的主场,用敌人的游戏规则赢得比赛。所以我后来戒除了社交媒体,仅保留最基本的聊天功能,也不再公开分享我文章的链接了。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公式:转化 = 动力 - 摩擦力 以前我的文章链接在我的朋友圈里时常发布,所以还是有一些读者。现在朋友圈里我不再发布了,可以说获得我文章的摩擦力增大了不少。这样,本来就不多的转化岂不更少的可怜了?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叫转化?我又不是出来卖的,我写文章不是为了迎合读者让大家想看,而是因为我自己想写。多一些读者,少一些读者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当然,我的博客并不是刻意隐藏起来。一个网站而已,对所有人都开放。想订阅的朋友可以用业界通用的RSS工具来订阅,没有特定工具偏好的朋友,或者懒一点的朋友也可以用我写的AirSS,粘贴一个链接即可。当然,这比链接送到你的嘴边还是麻烦了一点,但这点麻烦说不定更能激起你的兴趣,君不见上门求职的人通常 HR 对他待理不理,但公司主动去找的人选 HR 都会很用心地跟下去?

结束语

夜深无事,痴人呓语罢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