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一言堂

信号与噪声

多年以前,我还在学校上研究生,做一些信号处理的粗浅工作。可惜,采集的信号里噪声太多导致处理困难,有天我自言自语:要是世界上没有噪声该多好啊。我的导师刚好听到了,他认真地跟我说:

小伙子,世界上要是没有噪声,我们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就不存在了。

我后来理解了,和噪声做永恒的斗争,就是电子信息产业能持续进步的源动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每天都接收海量的信息,其中有对我们有用的,就是信号,对我们无用的垃圾,也就是噪声。信息如此之多,我们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想尽办法,提高我们接收的信噪比,不是吗?

温室里的花朵

现在有这样的平台,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它采集出来的你的个人偏好相匹配,可以为你推送接近无噪的各种有趣信息,而把各种没价值的,不相关的,甚至有害的信息阻隔在长城之外。作为它们的用户,你可以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精心保护起来,再也不遭受风吹雨打,病虫灾害,多好。

假如这温室是你盖的,或者是你买的,这当然好。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花朵不仅不是温室的甲方,而是温室的从属品。平台有千千万万个用户,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而这平台却对你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你一旦习惯于平台,则你自己的信噪分辨能力会逐渐退化。再者说,驱动算法的不外乎是两者:一是平台自己的利益驱动,和你的价值取向恐怕颇为不同,会影响到你思想的独立性;二是分析出来的你的的种种偏好然后对你投其所好,但这会形成一个放大你现有偏见的正反馈循环。不管怎样,长此以往,结果令人不寒而栗。

跟着热点走

还有一种方法能大幅提高信息入口的信噪比。你可以仅关注网上热点,除了热点之外,对其他东西都不看。这实际上是利用网上其他用户人肉为你过滤噪声,毕竟垃圾信息是难以通过众人过滤而成为热点嘛。这不仅安全有效,还不依赖于平台导向,多好。

但这也是有问题的。首先,热点的产生和病毒式传播,靠的是它的感染能力,而信息的感染能力和信息的质量未必正相关。再者说,假如人人都像你这样,则热点从何而来,靠运气,还是靠平台的暗箱操作?最后,如果你永远是在别人后面跟风,那你自己的意见也不会和大众有什么不同,机会也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你看或不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别人的噪声,我的信号

孰为信号,孰为噪声,其实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比如,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电视广告,但我儿子小时候看电视主要看的是广告。又比方说很多人喜欢看的明星真人秀,在我看来味如嚼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又何必压抑自己的独特,来接受大众对信号和噪声的定义呢?

假如你发现一个地方信噪比特别的高,那如果不是你在看自己的日记本,你很可能已经被洗脑了。平台可能对你洗脑,大众可能对你洗脑,你自己也可能对你自己洗脑。所以我有时候要强迫自己看一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重新认识到自己并不掌握绝对真理,这世界也没有我想象的和谐。

噪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没有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