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的价值来自于哪里?
2022-03-24
周溱
我两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探讨了数字媒体上内容的合理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市场反映,所以今天我准备回过头来谈一下内容的价值。我这里说的内容也不仅限于数字媒体,小到一篇博客,大到一部小说,甚至一幅画,一首歌,一部电影都是内容。那内容的价值从何而来呢?
观点一
内容的价值来自于作为审美客体的内容带给作为审美主体的个人的感受。这感受可能是愉悦或悲伤这样的主观情绪,也可能是知识或经验这样的客观收获。但无论如何,内容的消费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和别人没多大关系:一幅画带给你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别人看到了或者没看到同一幅画而增加或减少。
所有内容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价值总和就是这个内容的总体社会价值。这个价值累计是一个纯线性的过程,换言之,内容的价值累计没有网络效应。如何能让内容被所有潜在的对此内容会有较高评价的消费者所接触到是一个传播的问题。传播当然很重要:好的传播能让一份内容实现的价值接近它的潜在价值。但传播是内容之外的事情,可以理解成商品和渠道的关系,各自有各自的价值衡量。
内容的流行度,包括诸如点击率,点赞个数,阅读量等统计数据是对内容价值的一个间接的,有缺陷的估值。流行的程度和内容对单个消费者的价值有一定的正相关,但仅此而已。归根到底,消费者还是需要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来衡量一份内容的价值;统计数据不一定可靠。
观点二
内容的价值就来自于消费者花了多少时间来吸收这份内容,感受不重要,主观情绪如此,客观收获也如此。这是因为人的时间是一个总量受限的资源,你占用了,别的内容就无法占用,所以这是一个零和游戏。另外,时间也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它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贵重,其他种种,不管是愉快悲伤还是知识经验与之相比都廉价的多。
同样,所有内容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价值总和就是这个内容的总体社会价值。但是,这个价值累计的过程是一个超线性的过程,有很强的网络效应。这是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渴望被部落认同。一份内容假如有证据证明别人花了时间去消费,那么新的消费者会主动花更多得时间在这份内容上,从而体现更高的价值。内容和传播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传播本身就是内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容的流行度,包括诸如点击率,点赞个数,阅读量等统计数据是对内容价值的直接反映。越流行的就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的就很有可能更流行,所以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统计数据假如说还有不完美之处,那在于它无法衡量全寿命价值,而仅到当前为止。同样流行的内容,假如一份明年还有人关注,另一份早就无人问津,当然前者更有价值,只是我们目前还不知道。
你的观点?
以上两个观点直接对立。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是观点一还是观点二?当然,你也有可能采取一个调和两者的观点,但个体感受和部落效应总要分个第一第二吧。内容创作者当然希望自己的内容有更高的价值,所以他们应该更专注于独创性和深度,从而加深受众的个人感受,还是更专注于迎合民意和时间占用,从而加强网络效应呢?